天津評劇院國家二級演員,工小生、老生。
2006年榮獲CCTV中央電視臺主辦梨園擂臺欄目,榮獲“擂主稱號”(一等獎)
2011年首屆環渤海杯電視評劇大獎賽,榮獲“優秀表演獎”,
2013年第二屆環渤海杯電視評劇大獎賽,榮獲“金獎”
2014年參加北京電視臺主辦“國粹傳承”電視評劇大獎賽,榮獲“金獎”
2015年第三屆環渤海杯電視評劇大獎賽,榮獲“金獎”
主演劇目有《劉伶醉酒》《呂布戲貂蟬》《鳳還巢》《夫人城》《秦香蓮》《李三娘》《大祭樁》《賣油郎獨占花魁》《五女拜壽》《打金枝》《桃花庵》《楊三姐告狀》《宇宙鋒》《桃李梅》《斷橋》《大宋忠義傳》《劍魂》《家有九鳳》《賣妙郎》《包公三勘蝴蝶夢》《花為媒·花園》《杜十娘》《雷雨》《周仁獻嫂》《金娥》。

在市委宣傳部的指導推動下 ,市文旅局、市文聯 、海河傳媒中心、北方演藝集團聯合舉辦了首屆天津市“舞臺新星”青年優秀人才評選活動,旨在為天津市優秀青年藝術人才搭建展示平臺,發掘更多青年舞臺藝術拔尖人才,共同打造天津市未來舞臺藝術名家。

李宣捷

李宣捷,天津評劇院國家二級演員,工小生、老生,他的扮相清秀俊朗、臺風瀟灑飄逸、嗓音醇厚清澈,曾受教于李震元,王金章、李克泰、趙斌、王文濤等老師,是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王有才先生的弟子。

往期演出劇照
自幼成長在梨園世家的他,從3歲便開始學習京劇。1996年,在一次機緣巧合下,他考入天津藝術學校評劇班開始學習評劇。在校期間,他博采眾長,除學習評劇外,還曾向京劇名家李新庚先生求教問藝,學習排演了《坐樓殺惜》《游龍戲鳳》等京劇傳統劇目。2003年,李宣捷進入天津評劇院工作,先后在二十多部劇中擔綱主演,飾演了劉伶、呂布等重要角色。這些角色的積累和沉淀,不斷豐富和提高著他的演出經驗和舞臺掌控力,也得到了領導的認可和觀眾的好評。
2013年,李宣捷終于如愿以償,有幸拜在了自己仰慕已久的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王有才先生的門下,開啟了更加嚴格、艱辛的學藝道路。

李宣捷與師父王有才

多年來,李宣捷在自己熱愛的評劇藝術之路上不斷進取、孜孜以求,先后排的《劉伶醉酒》《周仁獻嫂》等評劇傳統劇目,受到了業內和觀眾的好評。通過大量的舞臺實踐,李宣捷的表演更加生動化,他不斷嘗試將自己對人物內心的理解融入瀟灑倜儻的表演之中,使舞臺呈現更具表現力,總能帶給觀眾不一樣的審美享受。

往期演出劇照
憑借著自己出色的表演,李宣捷收獲了許多獎項,曾先后獲得首屆環渤海杯電視評劇大獎賽“優秀表演獎”,第二屆、第三屆環渤海杯電視評劇大獎賽“金獎”,北京電視臺主辦的“國粹傳承”電視評劇大獎賽 “金獎”。受邀參加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青春戲苑》欄目、山西電視臺《中國梆子》欄目等電視節目,錄制了《回杯記》《呂布戲貂蟬》等評劇經典劇目。

往期演出劇照

“小時候練功,就是一個字‘耗’,‘耗腰’、‘耗腿’,穿著厚底靴練習走臺步,一個動作需要持續十分鐘到半小時,哪個位置錯了師父就會拿棍打一下,雖然很疼但是管用,動作記得又快又準”,李宣捷說,由此形成的“肌肉記憶”讓他獲益終身。

往期演出劇照
甩發功是評劇小生經常會用到的技巧,是演員靠甩動頭頂扎束的一綹長發,來表現驚慌失措、悲憤交加、疼痛欲絕以及倉皇逃命、垂死掙扎等激烈異常的情緒和情境的一種表演特技。這個動作看似簡單,卻內藏玄機,其中“勒頭”就是一項功夫,由最開始的勒上五分鐘就無法忍受到后來咬著牙能夠堅持半個多小時,這其中李宣捷下了常人難以忍受的苦功。李宣捷說:“小時候,給自己勒頭覺得特別有成就感,但不到五分鐘就覺得手涼腳麻,后來才知道勒的位置與松緊程度都很重要。”現在,他勒上頭可以很輕松地在舞臺上堅持四十多分鐘。

往期演出劇照
光鮮亮麗的舞臺形象背后,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付出。為了保護嗓子,李宣捷已經多年沒有碰火鍋、燒烤、冷食、飲料這些刺激性食物了。有一次演出前,李宣捷突然痛風發作,他忍著劇痛依然堅持登臺演出,腳疼得連演出時的靴子都穿不上,他就用繩子將腳固定住,把腳勒得麻木了然后勉強穿上靴子。可是一上舞臺,他就像立刻變了個人,表演中絲毫沒有表現出身體的疼痛,精彩的表演依舊贏得了觀眾的掌聲和喝彩聲,可沒有一位觀眾知道,這場演出是他強咬著牙堅持下來的。

往期演出劇照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沒有一個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當被問到為什么能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練功時,他的回答簡單到只有兩個字:“熱愛”。李宣捷是對戲曲有執著情節的人,“戲曲人很苦,這其中有很多人因為主、客觀因素而沒有堅持下來, 我很幸運可以憑自己熱愛的戲曲藝術安家立業,這就是我終生的事業!”李宣捷說。
